歷經約1000天的試運行,2024年10月15日,省間電力現貨市場轉入正式運行,我國電力市場建設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省間電力現貨市場的發展歷程是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正式運行,不僅是全國電能資源優化配置、激發市場活力的成功實踐,也為實現能源轉型和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奠定了基礎,開啟了中國電力市場的新篇章。
扛牢保障能源安全穩定首要責任
從2015年的電改9號文開始,到2022年《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建設多層次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再到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我國電力市場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歇。
“無現貨,不市場”。省間電力現貨市場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重要內容。省間電力現貨市場是在省間電力中長期市場交易基礎上,利用跨省區通道可用輸電能力開展的日前、日內現貨交易,綜合考慮了我國電力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新能源持續快速發展、省間省內市場有效銜接等需求。如果說,電力中長期交易在我國電力市場中是穩價供保的“壓艙石”,電力現貨市場則是反映電力供需形勢的“風向標”。
此次轉入正式運行的省間電力現貨市場,覆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和內蒙古電力有限責任公司范圍內全部省間交易,參與主體覆蓋所有電源類型。自2022年1月試運行以來,市場范圍由點到面、持續擴大,有力促進了省間電力互濟、電力保供和清潔能源消納。31個月,省間電力現貨市場參與主體超6000個,覆蓋多類型發電主體,累計交易電量超過880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電量占比達到44%。
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在保供電方面,度夏度冬用電高峰期間,省間電力現貨市場通過高峰高價,激勵發電企業積極頂峰發電,發揮大電網平臺優勢和大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實現清潔能源在更大范圍內消納。”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王德林說。
記者從國家電網公司了解到,2022年度夏期間,長江流域遭遇罕見高溫干旱災害,川渝、華中、華東地區電力負荷攀升,省間電力現貨日均成交電量1.5億千瓦時,連續29天成交電力超1000萬千瓦,最大1905萬千瓦,為全網電力保供發揮重要作用。今年度夏期間,省間電力現貨最大成交電力1285萬千瓦,精準支援四川、江蘇等17個省份,為保障電力供應平穩有序發揮了關鍵作用。
省間電力現貨市場轉入正式運行,將進一步發揮省間電力市場化余缺互濟作用,在更大范圍內推動電力資源優化配置,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其更是對現有電力市場體系的完善與發展,有助于緩解地區間電力供需不平衡的問題。
促進可再生能源在更大范圍消納
省間電力現貨市場的正式啟動,不僅意味著跨區域的電力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也為電力供需雙方提供了更加靈活的價格信號與交易機會,體現電能時空價值,實現電力資源經濟高效利用。
據介紹,省間電力現貨市場在運行過程中,形成分日、分時等尺度的多維價格信號,動態反映市場供需形勢及變化趨勢。供應緊張時段,高峰高價反映資源稀缺性,激勵火電機組提升頂峰能力。供應充裕時段,低谷低價激勵用戶多用電,為新能源留出消納空間,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同時,省間電力現貨市場推動跨省區電力生產組織方式的市場化轉型,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省間電力現貨市場能有效反映市場供需,形成‘能漲能跌’的市場化價格機制。”王德林表示。
在清潔能源消納方面,近1000天的試運行,省間電力現貨市場充分考慮可再生能源波動特性,通過交易機制創新和運營實踐,充分挖掘可再生能源的跨省消納潛力。截至2024年9月,省間電力現貨市場累計消納可再生能源電量近400億千瓦時。
隨著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的逐步深化,省間市場承載的目標定位將逐步從少量的余缺互濟到清潔能源大范圍優化配置,省間交易規模將進一步放量增長。國家電網公司表示,省間電力現貨市場轉入正式運行,將充分挖掘跨省消納潛力,促進可再生能源在更大范圍內協同消納,降低煤電發電量和煤炭資源消耗,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更加綠色低碳。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韓放表示,經過兩年半的探索實踐,“統一市場、協同運作”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架構已初步形成,省間電力現貨市場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空間維度上,省間電力現貨市場發揮省間富裕電力市場化余缺互濟作用,協同省級現貨市場保障省內資源優化配置和電力電量平衡;在時間維度上,完整構建了“中長期為基礎、現貨余缺互濟”的全國電能資源優化配置的電力市場體系。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的不斷提升,更好保障電力系統的可靠性和靈活性顯得愈發重要。展望未來,省間現貨交易需持續完善交易機制,如加強與省內現貨市場的價格聯動和銜接等,通過政府、電網企業、市場主體等多方努力,合力推進省間電力現貨市場健康長遠發展。
上一篇: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