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直流示范工程(昆柳龍直流工程)投產前夕,南網報派出骨干記者兵分三路,分赴昆北、柳北和龍門換流站采訪一線建設者鼓足干勁、攻堅克難、全力推動工程提前投產的生動故事。本期推出柳北換流站的提速建設故事。
投產前夕的±800千伏柳北換流站里,柔直檢修班班組工程師石萬里一直盯著電腦屏幕,處理系統彈出的調試告警信息,雖忙,但有條不紊。換流站的建設者們,早已提速發力,把疫情延誤的工期奪了回來。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困難
柳北換流站處在工程線路中間,是連接首尾兩端的樞紐。世界唯一特高壓混合直流匯流母線在這里匯集電流并輸送至各處。“一邊通過母線送到廣東,一邊通過交流線路送到廣西。”換流站柔直檢修班班長、超高壓公司助理技能專家羅義暉不忘補充一句,“發生特殊情況時候,我們還能把電倒送回云南。”
樞紐站銜接兩頭,系統運行要考慮的問題更多。“我們得保證,萬一站內出現故障,不能影響到兩端直接送電。”換流站副站長、柳北黨支部副書記胡付有介紹。
“又是三端、又是常規直流跟柔性直流的混合,運行工況種類太多。”羅義暉說。系統運行人員梳理出的工況多達632種,后經層層篩查,留下108種較常見的,而普通常規兩端直流工程只有二十幾種,相差5倍。
每一種工況都必須經過系統演算,方能確保工程投產后的順利運行。
10月底,調試過程出現系統跳閘問題。“在系統進行操作時,不該動的設備動了。”石萬里突然想到做前期試驗時,曾出現過類似狀況。當時的處理方式與眼下情況并非完全一致,但能舉一反三,從中找到問題癥結。想到辦法的他,重新敲擊鍵盤,修改軟件控制下的系統運行邏輯。幾天后,問題迎刃而解。“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困難。”
隨工驗收省時保質
工期是一點點奪回來的。
柳北換流站副站長姜雪飛想了很多辦法。他先聯系當地政府,在復工復產后第一時間包車,把施工人員從全國各地接回來。
到了現場,姜雪飛讓兩家施工單位同時安裝變壓器,“我不直接給他們壓力,但他們會不自覺地比,誰也不好意思被同行比下去。”
速度提上來,質量不能降。他把足球場上的“紅黃牌”機制借鑒進來,“做得不好先黃牌警告,累計次數多了再亮紅牌扣分。”
對于一些特定施工,站內采取隨工驗收的方式來省時。比如擰螺絲,都是設置好的力矩,一經擰完,后面工序就不會再改了,站內工作人員也就立即查驗。
這樣做,有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柔直檢修班高級作業員黃一釗隨工檢驗換流閥廳系統程序邏輯設定時,發現少了一個溫度信號模塊,立即讓人補上。“如果等完成后再檢查,就要把全部2592個模塊都查一遍,得多花起碼一周時間。”他說。
資源傾斜激發活力
提速建設時,加班在所難免。“凌晨兩三點,微信群里偶爾還看到他們發工作信息。”超高壓公司柳州局變電管理所經理王榮超說,“但他們第二天還是元氣滿滿。”
無論飯點還是休息時間,站內員工常常興致勃勃地討論工作心得體會或問題困惑。
“大家的精氣神很足,工作很主動。”超高壓公司柳州局黨委書記劉相槍說。
關于個中緣由,有員工歸結為成就感、榮譽感。畢竟,這是在親身建設創造多項世界第一的偉大工程。
但還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近年來,超高壓公司柳州局在人才培養、關注基層方面做足了功夫。
“一線班組員工有專屬福利,績效工資最高能達到同崗級機關員工的1.6倍。”劉相槍介紹,要把資源徹底向一線傾斜。同時,對干部實行任期制,憑能力選聘,能上能下,讓優秀青年人才涌現出來。
僅入職5年的換流站員工李曉霞,成了破格提拔的典型。今年9月剛升任值班員的她,就在短短兩個月后的崗位競聘中,跨過副值長這一級,跳級成為值長。年輕的她,履歷不簡單:技師職稱,獲超高壓公司直流“比武”三等獎,還是站里唯一的超高壓公司三級技能專家。
“我希望,做完一項工程,參與其中的員工都能很好地成長。”劉相槍說。從柳北換流站建設情況看,她的期望已經達成。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帥泉 通訊員 李明碩 鄧云天